人一上了岁数,才看清自家孩子心里,爹妈的分量远不如那几张票子重。
平日里再怎么父慈子孝,一到动真格的时候,情分几斤几两,一上秤就知道了。
别觉得这话难听,看透了,日子才能过得舒坦点。
一、身体退化一分,价值减少一分
年轻时,是家里的牛,出力耕田,全家老小都指望着。
老了,身子骨不行了,就成了墙角那把没人用的破锄头,还嫌占地方。
年轻力壮能挣钱,自然是人人敬着。等到走道都喘,喝水都呛,价值没了,注定人情淡薄。
以前是家里的一棵树,现在是树下的一把土,谁都能来踩一脚。
不是说儿女有多坏,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
展开剩余85%人一老,就是行走的负资产,没有物质,指望纯粹的感情?太天真了。
二、你的存折,是子女孝顺的底气
孝顺也是个力气活,兜里没钱的老人,是在要求子女用爱发电,早晚得断电。
儿女来看看,嘘寒问暖,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是老人自己能兜底自己的开销,不给小辈添乱。
假如一个老人病了,躺在床上,兜里空空。
子女来探望,心里想的是医药费从哪来,护工钱谁来出。
每一次看望都得算半天账,气氛能好到哪里去?
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穿了就是没钱的病床前,站不久。
有钱的老人病了,子女来探望,那是真探望。
可以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一切开销老人自己担着。
孝顺自然也就轻松愉快,心甘情愿。
三、积蓄多一分,硬气多一点
人老了,活的就是一口气。
口气顺不顺,全看手里的钱够不够。
手里没钱,在家里说话就没分量。
想吃顿好的,得看儿媳脸色。想买件新衣,得听儿子念叨。
活得像个寄生虫,有什么意思。
说话想有分量,靠的不是岁数,是存折的厚度。
钱攥在手里,腰杆子才能挺直。
想请保姆就请保姆,想住养老院就住养老院,不用跟谁商量,更不用看谁点头。
老人手里的钱,就是晚年的胆。
胆不大,屁都不敢放一个。
有了钱,才能在晚年活出点人样,而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物件。
四、年纪越大,越要学会把钱带去棺材
总有人劝老人想开点,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早点分给孩子算了。
说出这种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钱活着的时候是宝,死了才是纸。
活着的时候不抓牢,那才是糊涂。
提前给钱,就是把拴着狼的链子亲手解开,然后奇怪狼为什么会咬人。
子女的孝心,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对未来的期望上。
老人手里的财产,就是悬在他们头顶的胡萝卜。
胡萝卜没了,驴还会走吗?
钱在手里一天,爹妈的名分就在一天。
钱一出手,就成了老不走的。
把钱看得比命重,不是贪婪,是必要。
五、人越老越要自己来拍板,钱就是那块板
上了年纪最忌讳的就是凡事让人代劳,最后活成了别人生活里的一个摆设。
自己的晚年,必须自己说了算。
拍板需要什么?
需要本钱。
钱,就是最硬的那块板。
老了就别商量,商量就是请示。
有钱自己定,没钱听人劝。
想去南方过冬,查好攻略,买张机票就走,不用问谁同不同意。
想吃点山珍海味,馆子一进,菜单一翻就点,不用考虑谁来付钱。
钱是老人最后的体面,也是最硬的骨头,没了骨头就成一滩烂泥。
自己的生活,必须自己掌控,掌控的工具,就是钱。
六、从小教育,孝大于天
说了半天钱钱钱,好像很冷酷。
但我要说,所有关于钱的防备和算计,都只是术,不是道。
真正的根本,在于“孝”本身。
一个从小就被教育要孝顺父母的孩子,不会因为父母有没有钱,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孝,高于一切利益计算。
可惜,在当下的环境里,太多人忘记了根本。
但我们心里要明白,一个家庭真正的福气,不是有多少存款,而是有没有好的家风。
从小就告诉孩子,要尊重长辈,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种下孝顺的种子,将来才能收获一个真正温暖的晚年。
人活到后半段,得活得现实一点。
感情会变,人心会凉,只有抓在手里的东西,才不会背叛。
看清了,想通了,把自己的晚年安排得明明白白,比什么都强。
发布于:广东省